云南省财经学校简介

时间:2012-11-14 13:02:57   来源:云南招生网   作者:云南省中专招生院校大全   阅读:102次
内容摘要:云南省财经学校简介

云南省财经学校简介


云南省财经学校创建于1934年11月6日,由省财政厅主管。2004年2月云南省财政厅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教育资源,把所属的云南省财经学校和云南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合并办学、优势互补,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学校位于昆明市北市区龙泉路408号,占地249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藏书22万册;拥有教学用微机500多台;建有250台设备的4个多媒体教室和具备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的校园网,并与因特网相联,配有电子阅览设备24套;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室内综合体育馆;教学用模拟实习室11个。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昆明市政府命名的“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单位”,省教育厅命名的“省级文明学校”,财政部和云南省政府评定的“教育先进单位”,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

学校面向云南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分别为三年、二年、一年。在校全日制普通中专学生2000多人,现有教职工172人,教师102人,其中,高级讲师35人、讲师50人,具有“双师”证的教师20人,2002年有3名教师被省教育厅评为“学科带头人”。设有财务会计、财政事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文秘、审计事务、涉外会计、投资经济管理、资产管理、计算机及应用、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物业及社区服务、统计调查与信息服务等13个专业,其中,会计专业和财政事务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定为“骨干专业”。学校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素质培养,明确提出了“记一本好账、写一笔好字、练一手好算盘、作一篇好文章、健一身好体魄、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六个一”要求。并将每年的5月定为“校园文化艺术节”。

办学方针: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率先垂范”的领导作风;确立了“立一等志向,塑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创一等事业”的育才目标;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炼就了“严谨、务实、敬业、奉献”的文明教风;培养了“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扎实学风。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三次蝉联国家级重点中专,为国家输送了近4万名财经专业人才,被誉为云南省财经管理干部人才的摇篮。199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陪同下视察我校,肯定了学校的教育工作。

办学特色:学校在突出中专办学特色的同时,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积极与国内高校联合开办函授学历教育,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在校建立函授站,与西南财经大学建立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函授站。开展专科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组织在校中专生参加大专自考;是财政部定点培训基地和省人事厅公务员培训基地。2001年起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中专——大专直通班”,并在学校设立了上海财经大成教院云南分院。

学校历史:
清朝开端:
  清朝光绪未年,云南开始筹办商业教育,1910年2月,云南省商务总会开办民商业学堂,招收学生50名,一年结业,为云南省的商业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创办计划:
  1930年省教育厅提出要在“省会设立商业学校”。1933年7月,省教育厅计划在昆明“筹建昆华商业职业学校”。1933年8月18日,《云南省政府公报》[916期]称:“商业学校……校址就城市中求之”。1934年11月6日《云南省政府公报》[254期]称:“将原办之省立富春初中,改办为初级商业学校”。经过四年多的筹备,终于在1934年11月6日向社会公布成立了“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鼎新商校”),校址在昆明市鼎新街4号,首任校长王齐兴。1935年春季学校开始招生,“鼎新商校”成为云南省财经学校的源头。
  1938年,昆明市立商业职业学校(1936年成立的)并入鼎新商校,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立昆明商业职业学校”。1941年6月,学校由鼎新街4号迁至兴隆街57号。1942年易名为“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昆华商校”)。

学校改名:
  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后,学校由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接管。7月22日云南省立昆华女子实用技艺职业学校与“昆华商校”合并,校名改为:“云南省立昆明商业学校”,学校归省商业厅领导,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54年8月,学校由兴隆街57号迁至西坝弥勒寺119号。1955年学校停办,学生提前分配。1956年复办,易名为“昆明商业技术学校”。1957年又改为“云南省昆明商业学校”。1958年4月,学校并入云南省商业干部学校但仍保留商业中专班建制;1958年9月云南省商业干校、财政干校、银行干校、合作干校合并为“云南省财贸干校”,继续保留商业中专班的教学建制。1959年在商业中专班的基础上,组建成了云南省财经学校,由省财贸干校和省商业厅双重领导。

大跃进时期:
  1959年国家处于“大跃进”时代,一方面人们的头脑普遍都还在发热,另一方面“58年大跃进”,农村公社化、城市工矿企业大量发展。当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混乱,财务人员缺乏。财经系统内部曾多次讨论,财经工作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就是协助公社及工矿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配备财会人员,因而提出成立会计学校的设想。首先提出这一建议的是当时管理财贸工作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刘卓甫同志,省财政厅根据刘卓甫同志的意见讨论设想了筹建会计学校的方案。1959年8月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后,闫红彦同志来云南主持中共云南省委工作。1960年3月省委批准成立云南省会计学校,由朱圃、陈永安二位同志任正副校长。当年招收工业会计2个班,并由云南省财经学校(当时归商业厅领导)转来财经金融1个班,3个班共150人。
  1961年7月,昆明市财经学校并入云南省财经学校。1961年9月7日,云南省水产学校并入云南省财经学校,设水产专业。
  1962年10月30日,省商业厅、省财政厅联合行文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云南省财经学校与云南省会计学校合并,定名为云南省财经学校,由云南省财政厅领导。两校合并后,省财政厅充实了学校领导班子,由朱圃任校长,陈永安、许健吾任副校长,师资队伍也得到了加强,教职员工达156人,其中教师90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教职员工达到198人,其中教师102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使学校很快成为云南省培养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银行以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基地。
  1963年9月18日,省财经学校将水产专业移交省农业学校接办。

文革停课: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普遍“停课闹革命”,云南省财经学校也不例外地草遭受了浩劫,由于进行“文化大革命”,学校停止招生,并把林彪江青所炮制的文艺界“黑线专政”扩展到教育工作中,批判教育工作也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把“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也批判为“资产阶级教育的双轨制”“要彻底否定”,因而对各种中等专业学校及技工学校都关闭、砍掉。1969年2 月省革命委员会按照这些说法,决定撤销省内中等专业学校。省财经学校撤销,教职员工全部下放思茅省“第四‘五、七’干校”搞“斗、批、改”。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校舍被工厂侵占。
恢复招生: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招收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知识青年入学,但不进行文化考试,实行推荐入学,设预算会计、银行会计、工业会计、基建财务会计等7个专业。这种招生办法至1976年终止。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实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云南省财经学校改为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从此,学校办学重新走上正规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云南省财政厅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较快,不但收回了“文化大革命”中被工厂侵占的校园,而且新建了学生宿舍、图书电教馆和运动场馆,逐步完善了教学设施,医治了“文革”的创伤,加强了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重新树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历史评点:
  云南省财经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史,虽然国家教育部曾两次决定停办,但由于省财政厅坚持继续办下去,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特别是1962年与省会计学校合并以后,经过几届云南省财政厅领导的关心、支持,历届校领导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几代教职工勤奋耕耘,办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家输送了4万多名财经专业人才,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为云南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被誉为云南省财经管理干部人才的摇篮。学校分别于1980年11月、1994年8月、2000年5月和2004年3月四次荣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并在云南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第一。1995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陪同下视察我校,肯定了学校的教育工作。

发展目标:面对新世纪的曙光,学校发展的目标是:规模适当,确保质量,工作上A等,学校创一流。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创建有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名校。

专业介绍:云南省财经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财经类中等职业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以长设专业为主,短设专业为辅的专业设置模式。历史上,学校的专业设置涉及财政、会计、税务、金融、统计、商业、水产等行业,专业多达12个。现经发展优化,长设专业为9个,面向云南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从业人员及待业人员,学制分别为3年和1年。各专业理论教学必修和实践课有:数学、语文、财经应用文、英语、哲学、体育、珠算技术、出纳实务、职业道德、法律基础、书法、普通话、计算机应用基础、政治经济学、军训等15科。